道德圈||校园霸凌,绝不只是孩子间闹矛盾的小事
社会万象
胡慎之谈心理|校园霸凌,绝不只是孩子间闹矛盾的小事
近日上海某学校发生了严重的校园暴力,五个女生对一个女生进行了长时间的躯体暴力,用扇耳光、烟头烫、跪地板、泼冷水等方式折磨她,且拍了视频。学校对此事做出了处理,被虐待学生的家长已经报警。
此类事件并不单一,似乎在很多学校都发生过。这便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事件了。可国人好像并不太重视,比如有美国的留学生因对同学的暴力事件而被判刑,这在国人眼里就似乎被判得太重了。甚至有人认为,这就是学校里孩子们的打闹,没必要如此小题大做。
2016年2月17日,洛杉矶波莫那高等法院宣判,涉嫌凌虐和绑架同学的中国留学生翟云瑶获刑13年。
霸凌事件,绝对不是孩子闹着玩,或孩子之间闹矛盾这等小事。在著名的“斯坦福监狱实验”中,很多平常的大学生,进入到特定的监狱环境,在各自扮演监狱长、狱卒和犯人的过程中,他们角色扮演到直接进入真正角色,只有8小时。人类的攻击本能,在特定的情绪和氛围下,会展现得淋漓尽致。我们不能去评判对错与好坏,这是如实存在的。蔫人出豹子,在学校霸凌事件中,施暴者可能恰恰是平时看上去很听话、柔弱的学生。
学校对校园霸凌事件要严肃处理,这是表明一个态度,绝不姑息。必要时,需要借助法律的手段。
希望这样的校园毒瘤莫长大,伤害到很多孩子的身体和心灵。
青春起帆
8岁起照顾患病父母 12岁“女学霸”扛起一个家
女孩12岁正是豆蔻年华,很多娇惯的孩子还在妈妈怀抱里撒娇。但赞皇县孟家庄12岁的女孩李晓倩已独自洗衣、做饭、种菜,照顾患有精神疾病的母亲以及腿脚不便、几乎失明的父亲。这个懂事的女孩8岁就学会了做饭,前年爷爷去世后,她用瘦弱的肩膀支撑起贫穷的家,被大家心酸地称她为“小顶梁柱”。
微信公众号“冀都影视”发布了一部专题片,片长16分钟50秒,讲述一个感人至深的真实故事:赞皇县孟家庄村的美德少年李晓倩,从8岁开始,无论刮风下雨,都坚持边上学边照顾家庭,给患有精神疾病的母亲和腿脚不便、几乎失明的父亲做饭。
自身修行
成思危的三次人生转折
78岁的成思危,从第九、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高位上卸任后,依然坚持学习、研究,尽一份报国之心。当记者在他的办公室里见到他时,一身轻便夏装的成思危笑脸相迎,温文尔雅,思路敏捷,平易近人。
三次选择皆为报国
1951年,年仅16岁的成思危做出了他人生第一个重要转折,毅然决然地抛弃了优越的家庭生活,抱着对新中国的憧憬和理想,回到广州。
成思危先是进入“南方大学”学习,毕业后被分配到广东省总工会工作,还曾在民船业中工作了一年。由于良好的工作表现,成思危被选送到华南工学院、华东化工学院学习。
第二个重要的决定,选择去美国读书,当时已在化工界小有名气的他,却改行学了工商管理。
毕业时,他推辞了美国公司和研究机构的邀约,也婉谢了父亲希望他回台湾继承家业,而是选择回国继续为新中国的建设出一份力,他将风险投资的理念带回国内,成为了后来享誉国内外的“中国风险投资之父”。
1994年,临近退休之年,成思危欣然接受了时任民建中央主席孙起孟的邀请,加入了民建,并在1996年民建六届五中全会上当选为民建中央主席。1998年3月,成思危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人生的第三次转折,也让成思危从一名学者走向了政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