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我國學術期刊《石油科學通報》編委會組織評選的2016年度中國石油科學十佳論文近日揭曉。具體名單和獲獎理由如下:
陳紅漢、魯子野、曹自成等人的《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區(qū)北坡奧陶系熱液蝕變作用》。該論文系統分析研究了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區(qū)超深層的中下奧陶統碳酸鹽巖硅化段的熱便溶蝕作用。專家評審一致認為,論文觀點突出,得出的結論對塔里木盆地中央火成巖帶、超深層儲層發(fā)育帶和有利天然氣聚集帶有重新認識,具有重要意義。
趙建華、金之鈞、金振奎等人的《四川盆地五峰組-龍馬溪組頁巖巖相類型與沉積環(huán)境》。該論文通過巖心、薄片觀察和掃描電鏡等,分析研究了四川盆地五峰組-龍馬溪組下段頁巖巖石學特征和元素地球化學指標。專家評審一致認為,該項分析測試工作出色,得出的結論為四川盆地五峰組—龍馬溪組優(yōu)質頁巖儲層的分布預測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
陳建平、王緒龍、鄧春萍等人的《準噶爾盆地南緣油氣生成與分布規(guī)律——典型類型原油油源對比》。該論文通過原油地球化學特征精細對比分類研究了準噶爾盆地南緣典型原油來源。專家評審一致認為,該項研究工作出色,得出的結論對準噶爾盆地南緣深層油氣勘探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吳克柳、李相方、陳掌星等人的《頁巖氣復雜孔裂隙真實氣體傳輸機理和數學模型》。該論文通過機理分析和數值模擬手段建立了頁巖氣復雜孔裂隙氣體傳輸模型,并采用分子模擬數據驗證了模型。專家評審一致認為,該模型能夠合理描述頁巖氣復雜孔裂隙氣體不同的傳輸機理,為頁巖氣準確數值模擬奠定了一定的理論基礎。
肖佃師、盧雙舫、陸正元等人的《聯合核磁共振和恒速壓汞方法測定致密砂巖孔喉結構》。該論文提出了聯合核磁共振和恒速壓汞測定致密砂巖孔喉結構的方法,該方法能夠全面認識孔隙體和喉道的大小分布。專家評審一致認為,該項研究提出了測試致密砂巖孔喉結果的新方法,有利于加深對致密砂巖儲集層孔隙和喉道組合關系的認識,具有重要意義。
侯冰、張儒鑫、刁策等人的《大斜度井水力壓裂裂縫擴展模擬實驗分析》。該論文通過物理模擬實驗研究了大斜度井射孔完井過程時水力裂縫的起裂、轉向及擴展形態(tài)。專家評審一致認為,該項研究實驗工作出色,所得結論對指導大斜度井壓裂設計及施工、預測壓裂效果有重要的工程指導意義。
王琳、李玉星、劉昶等人的《考慮彈性基礎的氣液兩相流海洋立管耦合振動分析》。該論文通過氣液兩相流立管系統的模態(tài)分析和氣液兩相流流動特性試驗,預測與評估了氣液兩相流引起的海洋立管振動特性。專家評審一致認為,該項工作實驗工作出色,得到的結論對認知海洋立管耦合振動規(guī)律,從而保障立管安全生產具有重要的工程意義。
武元鵬、周昌亮、郭凌江等人的《基于聚氨酯的磁性碳化泡沫的制備及其吸油性能研究》。該論文使用廢棄的聚氨酯泡沫為原料,經修飾改性和高溫碳化后,可高效吸附水面油類分子,并可通過外界磁場實現油水快速分離。專家評審一致認為,該項工作具有創(chuàng)新性和實際意義,利用廢棄材料簡單處理后變?yōu)楦咝У奈讲牧希瑴p少了資源浪費和環(huán)境污染;針對泄漏原油回收這一實際問題,給出了一種可能的解決方案,方法簡便可行,易于工業(yè)化推廣。
劉曉晶、印興耀、吳國忱等人的《基于基追蹤彈性阻抗反演的深部儲層流體識別方法》。該論文針對深部儲層地震數據特點,發(fā)展了基于Gassmann流體項與剪切模量的兩項彈性阻抗AVO近似方程,利用基追蹤彈性阻抗反演獲得地下介質的彈性屬性剖面。專家評審一致認為,該項工作具有較強應用價值,對于利用信噪比低、分辨率不足、缺乏大角度入射信息的深部地震勘探資料反演和深部儲層流體識別具有重要意義。
潘偉、王鳳俠、吳婷等人的《不同突發(fā)事件下進口原油采購策略》。該論文構建了基于條件風險價值(CVaR)的原油采購策略模型,對三種不同突發(fā)事件情景下的中國原油進口采購策略進行了研究。專家評審一致認為,該項研究的模型構建工作出色,豐富了該領域的學術研究成果,所得結論對指導中國應急原油進口采購具有重要的實踐指導價值。
據《石油科學通報》主編陳勉介紹,評選旨在鼓勵石油科學工作者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推動石油科學創(chuàng)新發(fā)展。評選對象為公開發(fā)表在國內學術刊物的石油科學論文,不包括英文論文。此次共評選出十佳論文獎10篇,提名獎45篇,內容涵蓋石油地質、石油地球物理、石油工程、石油機械、石油化學、石油經濟及交叉學科等石油科學的各個方向。
該評選的組織方《石油科學通報》是由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主辦的中文學術刊物,2016年6月創(chuàng)刊。